股票配资平台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上海临港(600848)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凭借全球领先的绿色算力创新方案成功入选。该项目由海兰云联合申能集团共同打造,是全球首个直接利用海上风电的海底数据中心零碳新基建标杆,助力上海在算力基础设施绿色化、低碳化领域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国家战略引领,破局上海绿色算力发展瓶颈
为促进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鼓励数据中心绿电直供,提高自然冷源利用率。
上海作为全球数字经济高地,面临算力需求激增与能耗指标趋紧的双重挑战。根据《上海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新建数据中心PUE需低于1.3,而传统陆地数据中心受制于能耗、土地与水资源瓶颈,越来越难以满足高密度、高散热算力需求。
上海临港海底数据中心实现“海上风电直供绿电+海水自然冷却”双技术融合创新。该项目一方面充分利用海上风电资源,为海底数据中心提供绿色、稳定的电力供应,另一方面借助海洋冷源的冷却优势,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相关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项目不仅推动沿海地区算力绿色发展,助力算力布局优化,而且能够促进算力与电力的高效协同和产业融合,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融合创新,构建“数字+能源+海洋”新范式
零碳能源协同:依托临港海上风电场,实现95%以上风电直供,打造绿电直供、算电协同、高效用海、降本增效的新发展模式。该模式具有多种优势:
第一,海底数据中心与海上风电复用海域场址与基础设施,共同安装和运维,实现降本增效;第二,海上风电场内提供绿电,助力数据中心更加绿色低碳;第三,海底数据中心原位消纳绿电,大大降低深远海海上风电向陆地输送的线损,提高海上风电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省电、省水、省地:该项目利用海水实现自然冷却,PUE低至1.15,较陆上传统数据中心节能22%以上。一期项目2.3MW,年省电459万千瓦时,降低碳排放2620吨。规模发展后,绿色效益巨大。由于无需蒸发散热,减少了冷却塔和冷水系统,水资源消耗为0,较传统数据中心省水100%。此外,由于大部分设施位于海底,土地占地极少,较传统数据中心省地90%。
按需敏捷部署:该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敏捷部署的能力。根据客户需求,最快3个月即可完成从工厂下单到建成投产。同时,海洋地域广阔,为该项目扩充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资源,可支持建设大型算力集群。沿海地区聚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和GDP,数据要素密集,算力需求增长潜力巨大。沿海部署海底数据中心,在地理上更靠近用户,从而提供低时延、高质量的数字服务。
示范效应辐射,引领绿色算力革命
海底数据中心赋能上海国际之都建设,战略价值凸显。该项目毗邻海底光缆枢纽,数据传输时延极低且物理隔离,既可为上海及周边地区提供低时延、高密度算力服务,又可为跨境数据流动提供安全、高效的离岸数字底座,助力打造上海国际数据港(603881)。此外,该项目将促进海洋产业升级,带动海工装备制造、海上新能源消纳等千亿级产业链,推动上海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未来,海兰云将把海底数据中心与深远海海上风电结合,建设百兆瓦超大型海上算力集群,助力沿海地区解决算力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促进算力可持续发展。国家要求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向深远海发展,鼓励“风电+”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预计“十五五”期间深远海风电年均新增装机30-40GW,较“十四五”翻倍。这为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强大能源支撑。
此次入选国家示范项目,标志着海底数据中心从技术验证迈向成熟商用。上海临港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将为我国沿海地区及海上丝路算力建设提供良好示范。海兰云将积极与各方合作,推动全国海底数据中心规模化布局,以“陆数海算”助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海兰云将持续探索算力与新能源、海洋工程的深度融合,为全球数字经济碳中和及产业升级贡献中国方案
供稿|李浪平
辉煌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